秋雨霏霏,飘飘洒洒,踏着金*的落叶,10日清晨,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教学督导团队如期而至。各校区优秀的骨干老师,带着他们的教学智慧和经验来到到牧牛山下的辅仁学校,围绕项目式学习的课堂设计、教学减负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等内容进行督导和研讨。
在此次活动中,辅仁校区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中学道法、历史、小学科学六个学科的骨干教师提供了18节项目式学习展示课,并就如何减负提质增效进行了汇报和交流,展开了一场关于教育的激烈讨论和思维碰撞,为微凉的初秋增添了一缕暖意。
小学语文
四年级的周正老师和李艾蕙老师分别执教了《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两节语文课均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设计了有趣的驱动任务,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任务单,扫除障碍,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本,并将作者笔下的事物与自己的观察进行对比,感受到生动、准确的描写正是源于连续细致的观察,巧妙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课后,集团各位老师对两节语文课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从小学段识字、阅读、项目式学习的不同角度给予了肯定,千佛山校区池红梅主任站在集团课程建设的高度上,与老师们探讨了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把整个单元的资源进行整合来上课的可行性,指出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探索空间的开放,摒除传统教学中程式化的部分,转变理念,给予学生多元发展的机会。
中学语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初二李杨老师将第三单元的文言文整合成小型的项目式学习,发现古人在写景抒情上的共性,从而应用于写作。初一李彦老师则带来了不一样的诗歌课堂,借助三首诗歌与学生产生奇妙的碰撞,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目的和路径清晰,充满语文味。
观课反馈前,李彦老师指出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是经典诗歌经典学习的一种尝试,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师在真实情景中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研究探讨。从“自我”出发来审视教学,设计教学,产生思考,由自我的生命体验和情感的共鸣,指向生命成长。
何西茜老师点评到:语文学习并不是“高大上”和“虚无缥缈”的,语文课可以作为一种打通学生生活的工具,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对生命的思考有体验。知识、技能的发展和能力的获得都需要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语文的学习能够提供更多的可能和发展。
小学数学
本次督导活动,小学数学教研组还邀请到了历下区小学数学教研员丁素萍老师,一起走进课堂,进行观课和指导。
齐璐璐老师展示了三年级的项目式单元起始课《测量》,借助前期推送给学生的阅读资料和学习单打通了单一课时之间的壁垒,用开放的小组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李岩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用字母表示数》,准确地把握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起点和生长点,以学生问题为起点,在梳理归纳中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开启了代数领域的学习,为后续方程的学习做了铺垫。
评课中丁素萍老师首先谈了对两节课的感受,一是学生发生真实性学习。学习单设计有资源拓展,有任务引领,能准确把握学情。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学习,在真正的操作。二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学生在合作中有认知冲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整体素质好。三是重点问题的设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