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脚气,外号“香港脚”,在医学上的专业名称为“足癣”,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具有传染性。
研究表明,成人中有70%~80%的人有脚气。脚气也是困恼很多人的一个常见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要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要么错误认识,从而导致脚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那么,对于脚气的认识,人们常见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脚臭就是有脚气
解答:
“脚气”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而“脚臭”是在多汗的条件下,脚上的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角质蛋白,再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产生脚臭。脚气与脚臭没有必然联系,脚臭可能是脚气,而脚气未必都有脚臭,也不是所有的脚臭都是脚气,脚气与脚臭的主要判断依据是镜检有无真菌,镜检呈阳性者为脚气。
误区二、脚气就是脚气病
解答:
脚气是“脚癣”的俗称,医学上称为“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真菌病。脚气病则是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和脚气病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疾病。
误区三、可以与有脚气人的鞋放在同一密封鞋柜
解答:
如果家中有人患脚气,被真菌污染的鞋子在阴暗不通风的鞋柜中,很容易使真菌大量繁殖。而且,散落在鞋柜里的皮屑也带有很多真菌。
本来很干净的鞋子如果放在这样的鞋柜里,就可能沾染上带菌的皮屑和被邻近的“脏鞋”所污染,感染真菌。如果穿了这样的鞋子,就可能患上脚气或灰指(趾)甲。
误区四、脚气药可以混着用
解答:
每种脚气药的药效都不一样。多种药物一起,不但不能医治脚气,反而使药效混淆而加重脚气症状。
误区五、等症状减轻,可以不再用药
解答:
引起“脚气”的真菌相当顽固,抗真菌治疗一定要合理、足量。针对不同类型的“脚气”,治疗的时间要求会有所不同,但有一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症状完全缓解后,仍需要坚持用药。我们的皮肤的代谢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用药时间应坚持四周以上。
误区六、自行购买药物,随意用药涂抹
解答:
当脚气引起瘙痒难忍,很多人选择自行购药。然而,自行购买的药物可能含有皮质激素类,比如皮炎平、肤轻松。
这些只能缓解瘙痒,但会导致真菌感染愈来愈重,以致久治不愈。所以发现皮肤有发痒不适时,医院就诊,明确诊断。
误区七、只治“脚气”,不顾甲癣
解答:
甲癣,即俗称的“灰指(趾)甲”。同时患了“脚气”和甲癣的人,如只治“脚气”,对甲癣不管不顾。则可导致患了甲癣的指(趾)甲相当于一个“种子库”,即使治好了“脚气”,甲癣这个“种子库”仍会随时将真菌重新“播种”到足部皮肤上,因此,只治“脚气”而不管甲癣,是没法彻底治愈“脚气”的。
误区八、脚上起了水泡可自行挤除
解答:
错误。自行挤水泡容易引起细菌感染。为避免感染,医院请医生操作,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水泡里的水。
误区九、可以用盐水泡脚治脚气
解答:
盐水只能抑制细菌生长,并不能起到杀菌作用。一旦恢复正常环境,细菌又会重新生长。更何况脚气是真菌性皮肤病,真菌属于一种微生物,盐水对其几乎不起作用。
误区十、脚气就是小毛病,无需引起重视
解答:
错误。一般来说,脚气不经治疗是无法治愈的。同时,脚气对身体有一定的危害。不仅是瘙痒、脱皮和起水泡,影响美观和生活质量。它还可以成为其他疾病的根源,因为足癣破坏了我们皮肤本身的屏障功能,使得许多病原微生物如细菌,自下而上地入侵感染,最常见的是诱发丹*和蜂窝织炎,患者可出现诸多全身症状,如发烧、畏寒等。因此,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最后,预防脚气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脚汗、脚癣等,减少或不用公用物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2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注意脚部清洁,保持皮肤干燥,养成每天洗脚的好习惯,勤更换袜子、鞋垫,并把鞋放在通风的位置,保持鞋内干燥、舒适。
3
洗脚盆、擦脚毛巾、鞋靴、拖鞋、袜子应专人专用、定期更换,不得外借互穿,以免与他人交叉传染;
4
平时不宜经常穿着运动鞋、旅游鞋、胶鞋等不利于透气的鞋靴,最好选择纯棉、抗菌、易吸汗的袜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为真菌生长创造条件。
作者:
医院国际医疗部
柳梦护师
审核:
张孟喜副主任护师
特别声明
本平台是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