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
桑皮为桑树除去栓皮的根皮,又叫桑白皮。
性寒,味甘,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症。
《本草纲目》曰:“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
研究发现,桑白皮热水提取物能诱生干扰素,对子宫颈癌有抑制作用。
1、治小便不利,面目浮肿:
桑白皮12g,冬瓜仁15g,葶苈子9g。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2、治卒小便多,消渴:桑根白皮,炙令*黑,锉,以水煮之令浓,随意饮之;亦可纳少米,勿用盐。(《肘后方》)
3、治糖尿病:桑白皮12g,枸杞子15g,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注意:凡肺虚无火、小便多及风寒咳嗽者忌服。
/桑葚/
桑葚为桑树的果穗,性寒,味甘,具有补肝益肾、补血益阴、生津止渴、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肝肾阴亏、阴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燥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燥结等症。
《本草经疏》载:“桑葚,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
1、治心肾衰弱不寐,或习惯性便秘:鲜桑椹30-60g,水适量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2、治瘰疬:文武实,黑熟者二斗许,以布袋取汁,熬成薄膏,白汤点一匙,日三服。(《素问病机保命集》文武膏)
3、治阴症腹痛:桑椹,绢包风干过,夏捣烂成细末。每服9g,热酒下,取汗。(《湃湖集简方》)
阴症腹痛,是指不明原因的腹痛。
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不宜食用。
/桑叶/
桑叶性寒,味苦甘,具有清肝养肝、疏散风热、清肺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目赤肿痛等症。
《本草求真》载:桑叶“清肺泻胃,凉血燥湿,去风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配菊花;配黑芝麻制成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视物昏花;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可用于肺热燥咳。外用煎汤温洗,可治风眼多泪;用桑叶、麻叶煮淘米水洗头,可促生发;痈疮久不收口,可用经霜*桑叶,研末敷涂。
1、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濒湖集简方》)
2、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桑叶)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绿如浓茶样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炖热,再洗,每日洗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
3、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
注意:经期妇女及孕妇不宜使用。
/桑枝/
桑枝性平,味微苦,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四肢拘挛、关节酸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等症。
《本草图经》载:桑枝“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
1、治臂痛: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本事方》)
2、治水气脚气:桑条60g。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圣济总录》)
3、治高血压: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6g。加水毫升,煎成毫升。睡前洗脚30~40分钟,洗完睡觉。(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双桑降压汤)
4、治紫癜风:用桑枝克,益母草克,用水浓煎收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10克。桑枝还有生津利水之效,用于治疗消渴,可单用煎服;用于水肿,可与赤小豆合用。
一个提醒:由于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爱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