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整天昏昏欲睡,精神乏力,没胃口,睡眠差,爱长痘,便溏,便秘,一天都提不起精神……俗称的亚健康各种症状会在这个季节集中爆发。其实这一切,都是湿气在作怪。古人早就说过“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可见湿气是个缠人的东西。
而夏天因为吃冷饮、吹空调,动的又很少,导致伤了脾胃,加重湿气。脾是后天之本,不养好,身体就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要安然度夏,并为下半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就要在夏天做好祛湿健脾的工作。
一说祛湿,很多人就先想到薏米红豆。虽说薏米红豆能祛湿,但往往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一方面,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用薏米红豆祛湿,本身阴虚者,很容易更伤阴。另外,很多人会用错了“红豆”。能祛湿的“红豆”其实是赤小豆,大部分人傻傻分不清。挑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其实对于通过“吃”来祛湿,效果并不明显,本身夏季的脾胃就爱“偷懒”,不振奋,在夏天,更推荐通过泡脚的方式来祛湿。我们的古人很有智慧,提出的“冬病夏治”就是经典。在温度比较高的夏季,做好驱寒除湿工作,到了冬天就不会冻手冻脚。
而泡脚,就是一种便捷有效又廉价的“治病”方式,民间有俗语“富人吃补药,穷人常泡脚”。而在不同季节泡脚,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所谓“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
要祛湿的朋友,不要总是去刮痧、拔罐。用刮痧、拔罐的方式来祛湿,在民间很流行。但是广州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说,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
拔罐的主要作用是通经络,常对症月经不调、腰椎、肩颈痛等经络不通引起的毛病,以及消肿止痛、行气活血、解毒止痛、泻火等作用。其原理是通过物理负压的挤压作用,使血管轻微破裂、出血,血液由此渗透到局部组织,达到通淤活血的作用。拔罐的主要功能并非祛湿。
刮痧的远离和拔罐相似,“刮出痧”其实也是通经活血的作用,对于中暑、发烧等有不错的效果,但对祛湿几乎没有作用。
虽然拔罐也能排出部分湿气,但是微乎其微,只是去掉了一点表面的湿气,根本治标不治本。所以很多人在拔完罐之后感觉很舒服,但是过两天身体很快又恢复浑浑噩噩的湿重状态,就是这个原因。
而刮出的痧有颜色深浅,主要是由于每个人血液、皮肤等颜色不一样的而拔罐时的负压力不同,都会导致颜色不同。
祛湿最好的方法,是多运动,少吃寒凉,少熬夜,少吃肥厚油腻,经常在家泡泡脚,祛湿效果更好。
祛湿温阳千年“汤”:温胆汤
温胆汤源自宋代,已经流传千年,经过历代医者的改良,是个祛湿温阳,安神助眠的良“汤”。对于心烦多梦、头晕目眩、慢性胃炎方面都有效果,特别能化痰祛湿,和胃利胆。无论湿热还是湿寒都适合。
湿热体质:舌苔厚腻发黄,舌尖发红,有齿痕舌或舌体很胖,尿液发黄,爱长痘等。湿寒体质:舌苔发白,有齿痕舌,畏寒怕冷,经常腹泻,小便清长。
把所有材料加适量水,煮开之后再文火煮30分钟,之后兑入温水泡脚,最好能早晚各泡一次,一次20分钟左右。连续使用5天就会有明显的感觉。
如果肝火特别旺,口干口苦,白天疲劳,晚上失眠,可以加加丹皮6克,炒栀子6克,能有效改善不适症状,泡1-2天能见效。
补阳去火泡脚方:艾叶生姜
艾是纯阳之物,春天采摘之后存放着,用来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补阳、活血,祛湿的效果,加几片生姜效果更好。比如在感冒的时候,用艾叶、生姜泡几天脚,会很快痊愈。
经常口腔溃疡、牙龈上火者也可以用艾叶泡脚,引火下行。对于风湿等症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注意:用艾叶、生姜泡脚只要每周2-3次即可,经常使用,会导致虚火下引,出现头晕等症状。
杀菌除臭泡脚方:花椒+盐
夏天很多人容易长湿疹、脚气,每天洗脚还丑的要命。都是湿热、真菌在作怪。这时候,可以用花椒和盐搭配来泡脚,这两者都有很好的杀菌消炎效果,又能活血除湿,对于脚气来说是标本兼治。
泡之前把适量花椒用水煮开,再用花椒水兑水,加入适量的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