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第五章永不言败:从穷人到富人的资格证
这一次李秉哲还是先和母亲说的,企图像上一次那样,让母亲替自己向父亲求情。但这次,母亲却持坚决反对的态度。没办法,李秉哲只有自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父亲那里去碰运气。
穷人是恋旧的,特别是留恋旧的生活方式,旧的生存环境。因为他们早已习惯并且适应了旧有的一切。这样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哪怕是一无是处,但只要他们还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以这样的方式生存下去,他们是不会考虑其他的东西的,除非迫不得已。
在中国,农民居大多数,富起来的也有,贫困的也有。富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原有的生存方式,不再过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子多孙多福的日子。他们是紧扣时代的脉搏,紧跟改革的步伐,放弃旧有的观念,按时代的要求做事,从而富了起来。而依然贫穷的农民则依然重复着老祖宗的生存方式,刀耕火种,春种秋收,靠天吃饭,日复一日毫无变化,也不想走出去引进来。
见过世面,才会有想法,不吃肥猪肉也看看肥猪跑嘛。既然知道积习难改,那就换一个环境试试。
富人总是在不断地尝试着新的生存环境,因为只有在新的环境里,才会有新的想法新的思维,才会重新审视自己审视时代,才会知道时代需要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
当然,到新的环境去,需要勇气,而穷人恰恰就不具备这种勇气,更没有胆量,他们更自豪于小车不倒只管推,天塌大家死。
李秉哲年轻时就想去非常广阔的空间,受异样的生活观念影响,为自己成为富人奠定基础,由此可见一斑。
李秉哲知道,要想说服父亲,让自己到汉城去读书,必须得有充分的理由,并且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李秉哲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机会。
一天李赞雨的一位好友来家里,李赞雨十分高兴,当客人走后,情绪还很高。
李秉哲认为这就是最好的时候了。他趁父亲高兴之际,跪倒在地,陈述自己的想法。李赞雨只是说李秉哲年纪小,而汉城离家又太远了,到汉城求学,让家里人不放心。李秉哲听父亲这样说,感到并不是没有一点希望,就把自己早已想好的理由一条一条地讲给父亲听。总之是强调既不耽误学习,而且还能开阔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赞雨听李秉哲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最后同意了他的请求。就这样,李秉哲离开家乡,踏上了去汉城求学的路。
到达汉城以后,李秉哲暂时先住在嘉会洞的外婆家,并在离家不远的寿松普通学校读三年级。在这里,李秉哲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只有算数一科成绩还算突出。读完三年级又到四年级,四年级的课程结束以后,李秉哲就进了中乐中学速成科学习。在这里,李秉哲用1年的时间完成了普通学校的课程,然后升入初中部,继续学业。
可就在这个时候,父亲李赞雨来信命李秉哲速回家乡完婚。父母之命不可违,李秉哲只得从命,回到家乡举行了婚礼。这一年他16岁。婚后,李秉哲又回到汉城,进入高中部,开始了真正的寄宿生活。
李秉哲是一个视野开阔,永远也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在高中部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又有了去日本留学的打算。他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了,但这一次却遭到了父亲的责备。父亲并不是不愿让他去日本留学,只是希望他能够在这里先完成学业。
但这件事情李秉哲已经下了决心,所以他一定要做,这正是他性格的体现。并且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决断力,可以为自己做主。所以,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奔赴日本的旅程。
几经辗转,到了东京。在东京,李秉哲遇到了从庆尚南道咸安来的朝鲜留学生:在早稻田大学三年级读书的李舜根。在李舜根的引导下,李秉哲进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政经科读书。
这时候,李秉哲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小学和中学都没有好好地读书,现在到了大学,自己一定要好好地把握住机会,因为这是最后一次学习的机会了。所以,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就是在课下,李秉哲也非常刻苦认真地学习,他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可是刚刚过了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刚开始,他就患上了严重的脚气病,并且越来越厉害,使他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李秉哲只好提前退学,回到家里休养。
李秉哲先后曾在晋州智水普通学校、汉城寿松普通学校、中乐学校、日本早稻田大学这四所学校就读,但在每一所学校都没有读完全部课程就中途退学了,所以他没有一张学校的毕业证书,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可是在求学的过程中,在晋州、汉城、东京的所见所闻却让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退学后的李秉哲回到家乡休养,没过多久,身体就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他并没有继续学业,而是过了几年随意散漫的生活,每天无所事事,以游乐和玩骨牌来消磨时间。而转变却是由于一个契机。
有一天,李秉哲又出去玩骨牌了,并且玩到很晚才回来。这时候,他已经有3个孩子了。回到家里,李秉哲看着躺在床上三个孩子熟睡的脸,突然感觉到自己一直生活在一场噩梦当中。这个噩梦,在这个晚上醒了,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虚度了太多的光阴。
这一年李秉哲26岁,他认真地回顾了自己这26年的生活,简直一无所获,如果以后还每天这样游游逛逛下去,这一辈子很快就会被消耗掉了。李秉哲知道,再这样下去是绝对不行了,他决心要做点什么事情,以使自己这一辈子不白活。
人生谁无错?除非是圣贤。
每个人都会有错,都会放纵自己,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富人可能错一时,放纵一时,绝对不会错一世,放纵自己一世。而穷人则不同,他们不但错一时,而且会错一世,他们从来不以错为耻,而以放纵自己为荣。
穷人在能混下去的时候不会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不会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他们在混不下去的时候,最多只能换一种简单的方式继续打发生活,这种生活叫度日也叫度命。他们有个理由穷下去,就是没有一个理由从此洗心革面,奋起直追。
富人也可能走错路,但是当他们发现自己走错路的时候,无论走了多久,无论走多远,都会马上停下来,调整前进的方向,加快自己的脚步,追回浪费掉的时间,重新活一把,不活个虎下山,也活个龙摆尾。
2.穷人失败后选择放弃,富人失败后选择重来
那么做什么事情更好一些呢?思前想后,最后李秉哲决定投身实业,在这上面试一试身手,因为实业既符合国家的需要,和自己的性格也有些相似之处,很适合自己。
要做事,肯定就要投资,可身无分文的李秉哲哪有什么资本?在万般无奈之际,他不得不向父亲求援。李赞雨听完儿子的想法,考虑到他如果一直闲逛下去,不仅荒废了曾经学过的知识,更可能荒废了人生,甚至还可能走上歪路,又基于他读过的书,见过的世面,觉得让他自己做一番事业也未尝不可。于是便给了李秉哲一份年收石粮的财产让他当创业的资本。
这笔资产,如果用来过生活,1年的费用绰绰有余,但用来做事业,却是杯水车薪。虽然少了点,最终还是有的,总比没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