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脚气最有效的方法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细辛杀螨防蛀,武则天用以美容,却何以量不
TUhjnbcbe - 2024/4/28 17:43:00

《身边本草》专栏

即使事情过了整整半个世纪,每次想起来,我最初领教细辛独有的香辛的记忆,仍让我耿耿于怀。在六岁那年,我刚上小学不久,也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害起了牙疼,牙龈肿得老高,闭着嘴,看上去也像是含了一块糖。我的母亲目不识丁,却不知哪里听说细辛可治牙疼的毛病,便从邻家讨了几株回来,将那阴干的细辛碾碎,卷了一支烟给我抽。吞下第一口烟,嗓子里立刻像是着了火,热辣辣的,禁不住咳了好一阵。等到在母亲的威逼利诱下抽完那支烟,我的脸上早已涕泗纵横。

印象至深的,倒不是牙龈如何消了肿,而是口腔里弥久不散的奇异辛香。

稍微长大后,偶尔跟着家人到山里采野菜,才在他们的指点下,认识到细辛的形貌特征:高约七八厘米的样子,一丛丛驻守在树荫下那一小片属于自己的领地。每根茎杆之上仅有一片团团的心形叶子,有的在接近根基处,开出三五朵指甲大小的深紫色花,圆圆的,和孩童挂在手镯上的铃铛一般。看上去,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撑着一把小伞,在为她襁褓中的婴儿遮风避雨。深紫色的花瓣、与其对比鲜明的黄色花蕊、挂在上面的晶莹露珠,宁静而安详。许是在梦中遇到了什么开心事,笑出了眼泪。

这样的童年经历,也是我们“本草坊”所藏细辛品种丰富的主要原因。接触的细辛品种多起来,对这种药用植物的了解自然会有所增加,学到一些相关的中医药知识自不待言。但这些倒还在其次,尤其让我感怀不已的是,细辛在历史上的应用,印证了母亲早年用细辛卷烟给我抽的做法,并非是出于无知——细辛不仅可用于保持口腔卫生,还常被用来治疗各种口腔疾患,且镇痛效果显著。

绿花细辛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中国人便认识到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礼记内则》载“鸡初鸣,咸盥嗽。”说明清晨盥洗、漱口已成为时人普遍的卫生习惯。一千多年后,司马迁在《史记仓公传》中,更是明确指出引起龋齿的原因为“食而不漱”。用于保持口腔卫生的“鸡舌香”在汉朝引入中国,也便难以全都归之于偶然。只是由于“鸡舌香”乃当时的瓜哇岛(今印尼)所产,属舶来品,高昂的价格使其消费者仅限于皇宫及部分贵族阶层。而普通的平民百姓,大概只能用廉价的盐来清洁口腔,预防龋齿。唐代孙思邈在其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每天早晨以一捻盐放入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饮食后,用浓茶漱口,烦腻就会除去,而脾胃自和。”这应该就是世上最早的功能性漱口水。而利用各种此类功能性漱口水进行口腔清洁,便是古语所说的“揩齿”,并逐渐演变为后来的刷牙习惯。于是,用于揩齿的专门工具——牙刷在唐朝应运而生,随后被传入欧洲,并在十七世纪开始流行起来。

至宋朝,用于揩齿的“牙膏”种类日益繁多,仅官修医书《圣济总录》在《揩齿》一节所列揩齿药方,便多达二十七种。其中,包含细辛的方子占了八个,如“揩齿细辛散方”“揩齿金牙散方”等。只是这些揩齿方中的细辛,无一例外地要求入药细辛须“去苗叶”,即仅用细辛的根须入药。

因为一直到建国初期,细辛的入药部位都仅限于这种植物的根须。“20世纪中叶后,全草才开始作为细辛药用部位。”①虽说在此之前,细辛只有根须才可入药,但药店在收购时却不惜成本要求卖家连同细辛的苗叶一并送来。这又是何缘故?

理由很简单:便于鉴别。

花叶细辛

细辛属马兜铃科植物。有一种和细辛同科的植物“杜衡”,其植物特征与细辛极为相似,而且药效也很接近,因而自古就有“杜衡乱细辛”之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大费周章解释了一通,说细辛“叶似小葵”,并称”叶似马蹄,茎微粗,根曲而黄白色,味亦辛者,杜衡也。”但“小葵”的叶子也呈马蹄形,根据这样的描述,人们根本无法准确分辨。直到现代植物学逐渐完善,两者之间的区别才有了比较明确的界线。

由于中医一向认为即使是同一种药材,产地不同,其性味不尽相同,药效也大相径庭,所以十分强调药材的产地。只有特定地理环境下生长的药材,才可称之为“道地药材”。所以古代文献在记载某一种药材的同时,总会注明其产地。

关于细辛的记载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且名称各异。《管子地员篇》称其为“小辛”,而《山海经中山经》则称为“少辛。”进入三国时期以后,这种称谓上的差异,在我国第一部百科词典《广雅》中,终于得到系统梳理:“细条、少辛,细辛也。”不过,《吴普本草》中的相关记述内容表明,即便是到了魏晋时期,有些地方仍将细辛称作“细草”。可见连绵不断的战乱给各地间信息交流带来的影响,也从侧面反映出割据时代的人文印记。这种影响也表现在关于细辛产地的记载。《范子计然》云:“细辛出华阴,色白者善。”而《山海经中山经》则称其“浮戏之山多见”。华阴位于关中平原东部,而浮戏山则地处今河南荥阳市西南,两地相距千里之遥。但事实上,细辛这种本草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中、山西、陕西、山东、浙江、湖南、四川等地,以及朝鲜半岛。其中尤以产自西北和东北地区的细辛药效最佳,史上分别称为华细辛、辽细辛。

杜衡

细辛药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神农本草经》中,细辛被列为上品,称其主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而且还具有“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等延年益寿的保健功效。凡被列入上品的药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毒。

但在后世中医界,细辛却和川乌、附子一同被视为大毒之物,并形成影响至今的“细辛不过钱”的说法,导致大部分保守中医终生不敢拿来一式。其始作俑者,当推北宋医学家陈承。此君在其所著《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简称《本草别说》)中,首次提出细辛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有毒的说法。《本草别说》原著在流传过程中早已亡佚,但其中关于细辛的论述,却被后来的《证类本草》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闭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近年关中或用此毒人者,闻平凉狱中尝治此,故不可不记。非本有毒,但以不识多寡之用,因以有此。”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陈承关于细辛或可致人死亡的观点也只是道听途说,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并未详加考据,在原样收录过来的同时,又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其总结为“细辛不过钱”。但历代医家都曾对此提出过质疑,如清初的张志聪,其《本草崇原》曾旗帜鲜明地指出:“细辛乃《本经》上品药也,味辛香无毒……岂辛香之药而反闭气乎?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在现代中医界,也不乏对此大加伐挞之人,河北省著名老中医刘沛然先生便是其代表性人物,并为此愤而写下《疑难病症倚细辛》的专著加以驳斥。事实上,在陈承之前近年间的历代中医药著作中,细辛在各类方剂中的用量,都远超陈承或李时珍所设定的上限。陈承的“半钱匕”为0.25-1.5g,而李时珍所说的一钱,也仅有3.75g。而此前的最常用量也在13g-41g之间。②

然而,采用西方医学方法进行的相关试验,却表明细辛单用时,无论是散剂、水煎剂还是挥发油,都可致实验小鼠死亡。③只是从古至今,中医界并无一人以单味细辛末治病的先例,所强调的药材配伍,依据的是五行相克的传统医学思想。相较于西医片面专注于局部病症的方法而言,中医更强调把人视为一个处于动态的完整体系,因而主张根据病人身体的整体状况而辨证施治。中西医之间核心医学思想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对待细辛的观点上毕露无疑。双方各执一词,至今相持不下,竟成了无解公案。究竟孰是孰非,孰优孰劣,恐怕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草家庭园艺-细辛

还是回到细辛在我国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早在唐朝初年,医圣孙思邈便对脚气病进行过深入研究,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发出行之有效的简便措施。反观欧洲,则迟至公元年才开始进行脚气病的研究。也就是说,孙思邈早于欧洲一千年认识到脚气病,并掌握了有效的防治方法。而在他的防治脚气病的药方中,细辛便是一味主要的中药。也是在唐朝,细辛还曾作为主要的成分,出现在武则天用于美容的“常敷面脂”方中。此方后被收录于王焘的《外台秘要》。即使是在今天看来,这个美容方祛风通窍、益气补肾、活血保湿的整体解决方案,也是十分先进的。便是中医标本兼治的核心所在了。

细辛之所以能散发出浓烈的香辛味,是因为其中包含着甲基丁香油酚等挥发油,而这种化学物质对各类昆虫具有较强的驱逐和麻痹作用。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细辛的这一特点,因而常将其用来防止虫蛀。在长期保管人参等珍稀药材时,细辛便成为了天然防蛀品。大明王子朱橚在其所著的《普济方卷二百六十八杂录门》中的《收藏药》条下有这样一段记述:“……人参以细辛逐层间积纳,新瓦中密封之,可不蛀。”俗称“细辛藏人参,则人参不蛀。”这一传统,在部分山区采参人当中仍有遗留。而普通民众,则更多地将细辛用作樟脑球的替代品,作为收藏衣物的驱虫剂。方法简便易行,只需将细辛干品用纱布或手帕包好,存放在衣柜或衣箱各处,即可达到预防虫蛀的目的。此外,细辛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据沈阳大学学者韩俊艳研究,以10mg/mL浓度的细辛提取物处理72小时后,雌成螨的校正死亡率达可达%。④效果可谓相当惊人。

本草家庭园艺-细辛

细辛也是制香百年老号普庆兰香室主要的原料之一。对于那些虔诚的香客而言,怕是不会有人试图在袅袅香气中,去分辨哪一味芳香源自细辛。

除却上述总总,细辛也是一种绝佳的家庭园艺素材,而且价廉物美。在居室或办公场所,摆上那么几盆细辛,有效防止惹人生厌的蚊虫骚扰自不消说。尤为值得一试的是,细辛独有的香气,也有助于养花之人清心醒脑。浸淫其中,哪怕是获得短暂的怡然,也是其他普通花卉所难以比拟的。

------------------

本草充电宝

细辛与杜衡的区别

细辛叶子通常只有2枚,叶片呈心形或卵状心形;杜衡的叶子常3枚以上。

细辛的花朵是黑紫色,花梗长约2-3毫米左右,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杜衡的花朵是暗紫色,花梗长度在1-2厘米之间,花被呈管钟圆筒状。

-------------------

①王春来,《细辛药用部位变更原因浅析》,《实用中医药》年6月,第26卷6期,第页。

②胡子贤,傅延龄,《本草别说之前细心临床用量文献研究》,《江苏中医药》年总第51卷第4期,第69页。

③魏新智、付勇强等,《北细辛、华细辛、汉城细辛的急性毒性评价》,《亚太传统医药》年第6卷第12期,第23页。

④韩俊艳,《细辛杀螨活性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年博士论文。

------------------

作者简介

阿南,本名郑炳男,迄今出版四十余部各类译著。著有系列随笔集《自在书》、诗集《青春巢日记》。诗、小说、散文作品散见于《作家》《民族文学》《延河》《散文》《天津文学》《南方文学》《鹿鸣》《当代诗歌》《诗歌报》等纸媒。

近年致力于国兰及石斛等本草新品种培育,业余写作关于汉字源流的专著《汉字的前世今生》及关于本草家庭园艺专著《身边本草》。

1
查看完整版本: 细辛杀螨防蛀,武则天用以美容,却何以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