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乔:城市还有多少索命的交通盲区
每一起交通事故都是一笔苦难的财富,它常常用生命的代价教会我们,去发现那些城市交通安全隐患,去为后来者填平陷阱安全前行。如果不珍惜这笔苦难财富,任由城市交通盲区的存在,那么再多的生命代价也是枉然。据说有经验的司机会这样感慨,在城市里开车出事故一般也就剐蹭顶多受伤,但在城际之间开车出事故往往就会要命。然而,通州4死12伤的车祸表明,在城市里开车,生命也未必就有了保险。8月12日上午,在北京通州马驹桥1号桥辅路,一辆大型客车与一辆金杯车相撞,造成4死12伤的悲剧。目前警方对事故的原因分析和责任判定还没有结论。但这一起事故令我们在对这些伤亡生命的惋惜之余,还令我们对一些城市交通的盲区感到担忧。从事发地的特定环境条件看,大客车左转弯,金杯车直行,这就构成了两车相撞的第一要件。但很多地方的道路设计与此类似,却能够避免事故发生,大抵有这样两个条件的存在而有效地解构了相撞的第一要件。其一是视野开阔,让两条道上的司机都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其二是信号灯控制,让两条道上的车永远不能相交。遗憾的是,事发地恰恰未能获得这样两个条件。一个是左转弯至桥下存在视觉盲区,令司机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双方看到车辆再去反应已经晚了。一个是管理盲区,未能根据这种交通条件而必须安装信号灯。二者哪怕有一个能够满足,事故都更多可能地擦肩而过。二者同时都不能满足,也就必然地形成了城市交通的盲区,常常与第一个要件叠加,再有一些偶然因素、即时因素的满足,悲剧往往就变得不可避免。事实上,据实地采访发现,事发地平均每四五天就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曾有一天连续发生3起。当事故频发,更多的就不是司机的毛病,而可能是道路设计和管理的毛病了。公众关心的是,在我们的城市里,类似这样的交通盲区还有多少?还有多少盲区在时不时发生交通事故或险情,责任部门却视若无睹,或不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有没有对各个地段的交通状况、对一些事故多发地段,去定期和定向分析事故的成因?在一定意义上说,每一起交通事故都是一笔苦难的财富,它常常用生命的代价教会我们,去发现那些城市交通安全隐患,去为后来者填平陷阱安全前行。如果不珍惜这笔苦难财富,任由城市交通盲区的存在,那么再多的生命代价也是枉然。只有彻底消除城市交通盲区,才是对安全隐患釜底抽薪,在城市里开车生命也才有了 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