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脚气最有效的方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礼宾中国当代艺术的批判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瘕风

刘礼宾:中国当代艺术的批判


《蔡锦:溯源》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6月22日(周六) 15:30 17:30在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红一号D座 前波画廊开讲。讲座嘉宾有:高岭:艺术批评家、策展人;高名潞:艺术批评家及著名策展人;贾方舟:国家一级美术师,策展人及批评家;刘礼宾:中国美术批评家协会学术委员;刘骁纯:艺术家、美学家,历任《中国美术报》主编;陶咏白: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端廷:艺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 ;徐虹: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杨卫:艺术家、评论家,宋庄艺术促进会艺术总监;殷双喜: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朱其: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 蔡锦简介:1965年生于安徽屯溪。198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同年,分配到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学校任美术教师。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第五届油画研修班,同年,被聘在天津美院师范系任教。1994年调入天津美院师范系。作品《小提琴》、《肖像》曾参加1991年北京 首届中国油画年展 (1992),巴黎 24滨海卡涅国际艺术展 。主要作品还有《美人蕉》系列。蔡锦是中国九十年代以来很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的批判 刘礼宾:首先谢谢贾老师,让我有机会见到蔡锦这位艺术家。此前一直看到《美人蕉》系列作品,当收到《溯源》画册的时候,很喜欢这些新作品,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整组作品非常轻松,这种 轻松 在早期的素描作品中已经呈现,现在扩大了整个画面。 我谈两个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30年不缺两种批判:第一种是基于题材的批判,伤痕美术、乡土写实、*治波普、艳俗艺术、青春残酷,卡通绘画基本上都属于此类绘画。题材批判特别注重*治题材,或者底层题材。只要表现它们,作品很容易进入 中国当代艺术界 。90年代中期批评界有关于 明确的意义 的讨论,因为各种原因停止了,到现在为止,这个讨论还没能继续下去,很可惜。我高中时候看过莫言一本小说,对我影响特别大 《透明的胡萝卜》。这本小说并没有像他的《红高粱》、《蛙》那么强的*治性,现实批判性。但莫言早年制作的这个 意象 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经常回避这样的问题。第二种批判强调 立场 ,从星星美展,到2000年左右的 后感性 ,都特别强调 立场 的存在。 但还有一个批评脉络就是形式语言的批判,从上世纪70年代末吴冠中开始,到1983年的抽象艺术讨论。2006年左右,抽象艺术在中国再次大量出现,发展到现在,有泛滥化、装饰画的情况出现。这个脉络是一个隐含的脉络,现在需要被提示出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