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并不会因为你是知识分子、文化人就不找上门来。古代很多名人,往往各种疾病缠身。在这之中,脚气病就显得非常的突出。
现在很多人第一印象都以为脚气病是南方人喜欢患,而且脚气病还有个称呼叫“香港脚”。其实历史研究表明,脚气病是东晋永嘉之乱以后,很多北方人迁到南方,因为水土不服,缺少相应免疫力,也就产生了脚气病。
下面朱朱老师就介绍几个历史上得过脚气病的名人。
六朝诗人鲍照
鲍照何许人也,是李白的偶像,杜甫经常夸的一个六朝诗人。杜甫当年表达对李白的崇拜,就夸李白是:
白也诗无敌,飘然四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
李白诗歌的俊逸,就来自于鲍照。
这样被人崇拜的鲍照,也是逃不掉一些疾病的困扰。他在《松柏篇》的小序中讲述自己患脚气病的经历:
余患脚上气四十余日。知旧先借傅玄集。以余病剧。遂见还。开帙。适见乐府诗龟鹤篇。于危病中见长逝词。恻然酸怀抱。如此重病。弥时不差。呼吸乏喘。举目悲矣。火药间阙而拟之。
所谓的“脚上气”,其实就是脚气病,这病可能带了很多并发症,让他四十多天无法行走。
不仅如此,他还呼吸困难,差点因此死去。趁着偶尔好转,就给自己写下了《松柏篇》,就有“遗书”的性质。
千万别小看他的脚气病,根据研究,这“脚上气”又称为“厥疾”,发作时脚趾间会长出水泡,进而流脓,甚至一直从脚蔓延到腰上。有些研究指出,这可能是因为长期在饮食中极少摄入维生素导致的。
鲍照一生贫穷,生活困顿,饮食必然粗糙,多吃粗粮而少吃精细的肉菜,所以才得了这个病。
为了治疗,鲍照会服用五石散等药,只是不知效果如何。
唐代柳宗元
韩愈曾在《祭十二郎文》中写道十二郎得了软脚病,说这种人“江南之人,往往有之”。这种病就是脚气病,虽然表面上只是气味问题,但严重后会让人双脚无力,难以行走。严重的当然会致死,十二郎就是最终因此而亡的。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写道: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
柳宗元在南方住了九年,大概是因为湿气太重,也得了脚气病。
不仅如此,柳宗元在《辨伏神文》中提到自己是“病痞且悸”,那就是还有心慌的毛病,严重一点则会导致心脏衰竭。医生给他开的药则是“伏神”,其实就是茯苓,这种药有祛除躯体浮肿的功用。
根据这些表现,学者判断柳宗元患的是心力衰竭型湿性脚气病。
柳宗元非常倒霉,虽然开的方子是正确的,但他找药贩拿到药吃了之后病情却加重了。找到医师一看,原来柳宗元把老芋头当成了茯苓。
柳宗元本来想找医师理论一番,因为他认为是医师开错药了。最终的结果是,药贩给柳宗元卖的假药。
柳宗元因为“医闹”,非常惭愧。至于后来,柳宗元是否重新拿药,是否治好了,我们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柳宗元因为身体和精神问题,在南方(广西)过得并不好,死的时候年仅47岁。
但可以猜测,脚气病大概是造成柳宗元死亡的元凶之一。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也即梅圣俞,是北宋前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对宋代诗歌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大概在52岁的时候,梅尧臣突然得了两种病,一种是失音,一种就是脚气病。他把病情说给了同样也是一身病的欧阳修。欧阳修久病成医,颇懂医理,他告诉梅尧臣:“失音,脚气,皆是下虚。”在书信中,欧阳修告诉了梅尧臣治疗失音的办法,但似乎没说治疗脚气的办法。
宋代大书法家蔡襄
蔡襄的书法举世闻名,他也患有脚气,而且还专门写了《脚气帖》:
仆自四月以来,辄得脚气发肿,入秋乃减。所以不辞北行 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
这幅经典书法作品写于蔡襄49岁,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宋代*庭坚
*庭坚在宋代诗坛中曾是领袖级人物,其下的江西诗派声势浩大。当然,他写诗注重“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被很多人诟病为“剽窃”。但他和苏轼是当时诗坛的领袖,这是无可争议的。
在《与苏子瞻书》中,*庭坚就说:
老儿病脚气,初甚惊人,会得善医诊视,今十去九也。
*庭坚运气不错,脚气病在医生治疗下好了九成。
不过,脚气病是反复发作的,很难根治。*庭坚晚年被贬至戎州(今四川宜宾),脚气病就复发了:
向所苦心痛不作来六十余曰,觉饮食复似黔中时,但脚气不除,时有头眩,膝下痛。——《答泸帅王补之》
可以看出,*庭坚不仅有脚气,还伴有头晕、关节痛等疾病,让人很是烦恼。
不过,宋代这几位都没有因为脚气病丧命,其实是因为到宋代时候,医生已经基本上知道怎么控制脚气病了。而且那时,人们对脚气病的免疫力应该是有所加强了。但唐代和唐代以前,脚气病其实稍不注意就可能慢慢致人丢失性命。
朱朱老师说:
疾病不会因为一个人有各种各样的标签(人设)就不来,从古至今,不管你是达官贵族,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免不了生老病死。只不过我们对名人的各种“秘闻”更加关心而已。但了解名人的疾病,或许能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