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比较常见,不仅难闻、还给人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瘙痒感,人们禁不住要抓它,但划痕会引起交叉感染,情况就更不乐观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重复,甚至感染我们的家人。
脚气这个问题,说大不大,但严重了也影响生活质量,今天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脚气的发生原因和治疗、预防方面的相关知识。
为什么会得脚气?1、真菌感染脚气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疾病,它的致病菌是红色毛癣菌,这是最常见的致病菌,还有断发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等。2、环境因素环境温暖潮湿,会为真菌繁殖提供条件,就容易得脚气,所以说夏季是脚气的高发季节。
3、经常出汗
有一些人本身就是汗脚,特别容易出汗,一出汗袜子和鞋就会变潮,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得脚气。
4、传染
传染因素也是脚气的致病因素,脚气这种真菌性皮肤病是有传染性的。如果接触了有脚气的人的脚,或者使用了他们的毛巾、拖鞋等个人用品,是有可能被传染上脚气的。
脚气病三大的危害是:
1.真菌在身体许多部位的交叉感染
脚气病是一种高度复发的疾病,脚气病很容易通过接触感染手部、身体和其他部位,所以无论你有多痒,脚气病都不能用手去摘。
2.家庭成员感染:
脚气病是一种高度的传染病,所以在家里有脚气病的,尽量不要混穿衣服鞋袜,衣服鞋袜混洗容易传播真菌到家庭,导致全家人感染。
3.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普通轻脚气病可能只会影响生活质量,但病情严重到危及生命安全。脚气病有可能导致体内循环系统大量出血。
不同的脚气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并不是所有的脚气都自己随便买点东西一用就可以,这也是很多人脚气反复的根本原因,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则容易造成脚气真菌清理不干净,会间接性的反复。
想要彻底根除脚气首先要分清脚气的类型:
一、水泡型脚气
水泡型脚气一般在脚趾缝周围比较常见,表现为发痒、有小水泡,抓挠后水泡会破裂,水泡里面有透明的组织液,间接性的发痒,自己想用手去抓~
二、糜烂型脚气
糜烂型脚气属于脚气类型中最顽固的一种,由于其大部分在脚趾缝,而且脚趾缝比较紧密,脚趾缝容易出汗,脚汗浸渍到糜烂部位容易出现扩散、感染等情况,伴随有发痒、溃烂、恶臭等情况。
三、鳞屑型脚气
这种也叫做脚脱皮,大部分脱皮前兆是脚部出现针尖大的小白点,逐渐形成小范围脱皮情况,如自己用手撕扯,脱皮部位容易扩散,以及蔓延整个脚掌、脚面等。
四、角化型脚气
这种脚气一般常发于脚后跟,表现为脚后跟皮肤粗糙、有裂纹,严重的时候会出现裂口等,如果自己喜欢用利器刮增厚部位,则会越刮越厚,这是由于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彻底告别脚气,谨记以下7点:
1、选准用药
现在市面上可供我们选择的抗真菌药有很多种,首先确定自己脚气类型,再针对性选择用药。
2、用足疗程
这点很关键,只要看说明书就能分辨出杀菌药与抑菌药的区别。抑菌药,疗程为4-6周,每天两次,才能达到杀菌治脚气的效果。大部分脚气患者在症状缓解后,根本无法坚持足疗程用药。结果导致真菌没有被杀死,脚气反复发作。杀菌药,疗程1-2周,每天一次,就可起到杀灭真菌的作用。相对后者更容易坚持下来。
3、预防保健
脚气治疗期间和治愈后的保健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4、勤换勤洗
每天换袜子、袜子洗后可用开水烫(注:高温可以杀死真菌)勤换、勤晒鞋袜,保持双脚干净、干燥,不和他人共用洗漱用品,避免真菌传染。
5、祛除角质
热水洗脚,经常去除脚底角质,每次洗脚后,清洁洗脚用具(用开水烫足盆、拖鞋、毛巾等)。
6、选择鞋袜
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推荐纯棉袜子,不要光脚在地毯、浴室地板上行走。
7、注意杀菌
接触真菌环境后(如游泳后,海边游玩后等),外用一次杀真菌药来防止真菌进入皮肤内部。
8、饮食清淡
脚气高发季,忌辛辣食物,多吃绿色蔬菜。
希望广朋友们在治疗脚气的问题上,都能用对方法,提醒大家不要忽视身体上任何一处细微的异样。让自己的生活真正健康轻松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