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程少为 http://www.xjkqzjw.com/三分治七分养,喝粥也是千年养生之道
粥,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粥养生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两个“弓”夹着一个“米”即为“粥”,意指粥应以五谷为基础。《*帝内经》曾云:“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谷熬粥,性平温和,集大自然精华,是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补益妙品。
食粥养生,沿袭千年
早在六七千年前,祖先就开始以粥充饥,《周书》中就有“*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礼记·檀弓》中也有“饘粥之食”的说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一文中:齐王有疾,医家淳于意诊断后让齐王服“火齐粥”,服后齐王病愈。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米药同用或药后食粥的论述。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特别推崇药粥养生,他认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晚清著名学者*云鹄的《粥谱》里收载了粥方多个,这不仅是我国目前记载粥方最多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粥专著。
南宋诗人陆游深受米粥补养之益,享年八十有六,诗中常常提及食粥能强身益气、延年益寿,其《食粥》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该诗的意思是指最简单的长寿方法就是经常食粥。他还在《村居》中写下了“老便藜粥美,病喜粟浆酸”的诗句,意思是老年人消化能力弱,稀粥利于消化,易被人体吸收,对长寿大有裨益。
现代医学也证实了喝粥能够助人祛病延年。哈佛大学以10万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一项长达14年的跟踪研究。每位志愿者在年参与研究时身体状况都良好无恙,在年的反馈调查中,超过2.6万名志愿者已经离世。研究发现,经常食用诸如麦片粥、糙米、玉米和藜麦等粗粮的志愿者似乎避开了所有疾病,尤其是心脏疾病。结果显示,每天喝一碗约28克全谷物熬成的杂粮粥,可降低5%的死亡率和9%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养胃健脾,扶正防病
中医认为“胃主纳谷,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胃气代表了脾胃功能,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亦是人患病后能否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关键。正所谓“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正因为此,中医治病过程中及病后调理中都十分重视顾护胃气,认为“脾胃无损,诸可无虑”,“胃气一散,百药难施”。
粥的重要成分是粳米和糯米,均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的功能。如清代《随息居饮食谱》认为,“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问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病人、产妇粥养最宜”。《医药六书药性总义》则把粳米粥赞为“资生化育神丹”,将糯米粥赞为“温养胃气之妙品”。
药食同源,延年益寿
药粥调补是以五谷为基础的一种养生长寿的方法,以粳米和糯米为主,适当添加其他食物和中药,既可保健养生,又有治病之功。《本草纲目》中就对多种养生粥进行了描述:“赤豆粥利尿消肿,菱粉粥固精明目,栗子粥补肾强膝,百合粥润肺调中,萝卜粥消食利膈,油菜粥调中下气,荠菜粥明目利肝,韭菜粥温肾暖下。”熬好的粥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叫做粥油,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
大米粥对五脏的保养作用较为均衡,适合绝大部分人群,糯米作为大米的一种,含有较多黏质,补气作用更好;粳米粥能补脾益气,养胃生津;*米粥能和中健脾,补气养血;红豆粥可健脾益胃,补血养心;莲子粥可补心宁神,益气固精;小米粥养心、和胃、助眠,更适合老人、病人、产妇;玉米粥有助预防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红薯粥能养胃健脾,预防便秘;燕麦粥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水平,防治高脂血症。春夏可选用龙眼枸杞粥(龙眼肉、枸杞、薏苡仁、橘皮、粳米)健脾养肝祛湿,秋冬可选用腊八粥(百合、红小豆、栗子、核桃肉和梗米)补肺养肾。
养生粥歌
要使皮肤好,煮粥加红枣。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腰酸肾气虚,煮粥加板栗。
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
头昏多汗淋,粥里加薏仁。
润肺又止咳,煮粥加百合。
清暑解热*,常吃绿豆粥。
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
若要降血压,粥加荷叶扎。
滋阴润肺好,银耳加粥熬。
春季防流脑,荠菜煮粥好。
健脾助消化,煮粥加山楂。
梦多双健忘,粥里加蛋*。
利尿消肿治脚气,赤豆稀粥胜神剂。
清热生津又和胃,甘蔗煮粥更美味。
伤风感冒又腹痛,生姜和粥显神通。
滋痛补肝明目好,枸杞煮粥应效高。
止渴健脾补五脏,煮粥要把扁豆放。
滋补气血耐饥寒,煮粥可放葡萄干。
参考文献:
[1]古人食粥养生之道[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