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脚气最有效的方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心地善良的地痞,成就一番小事业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如何防止复发 https://m.39.net/disease/a_5466827.html

自公元年朱温篡唐到赵匡胤登基。五十多年历经五个大的朝代梁唐晋汉周,一个朝代不超过二十年,除此之外,还有数十个小的政权。这就是五代与十国(年—年)。十国包括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武平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统称十国。这里我们要说说十国里面的南平武信王高季兴。(由于他有好几个名字,为了记叙方便,统一按高季兴写)

高季兴(年-年),原名高季昌,南平开国国君。出身贫寒。应该说,五代十国的开国皇帝出身都不高。这就是乱世出英豪的原因。他是今天的河南的人,由于家中吃不上饭,天天四处要饭,最后只得到汴州富户李让家卖身为奴混口饭吃。李让家啥都没有,就是有钱,家中使奴唤婢。多个人大概也不算啥,唐末黄巢大起义,在这个时代无疑的有钱人梦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掀翻了阶级固化的轮盘。李让家颇有政治头脑,知道乱世之中,只有当兵的说的算,那乱世之中那一股的是绩优股呢?李让眼光不错,他看好了当时不大起眼的朱温,觉得朱温奇货可居。现在投资必然会有超大回报,而朱温带兵汴州。朱温为了获取更的政治利益,也放弃了以前的掠夺策略。改为对当地豪强尽力拉拢和安抚。李让既然要投资。就要全额投资,不仅把家产全部捐出,而且认朱温为父改名朱友让,真下本钱啊。

主人李让这一手让高季兴印象深刻。为了提高自身身价,高季兴也认了一个祖宗。就是南北朝武力值第一的高敖曹的后代,高欢麾下第一名将高敖曹大概也想不到自己那天裤裆没扎紧,有这么一个X孙子。别说,虽然是高季兴是个穷鬼,但长得真不赖,也算是花样美男,大方面也算“继承”了高敖曹优秀基因。朱温与朱友让(李让)的父子关系亲厚。经常到儿子家转悠(注意,他现在可没媳妇)。一来二去就瞅见了高季兴,小伙长得不错,是个帅哥,也挺会来事,有眼力架。本来想自己再认个儿子,但又觉得乱了辈分,索性就让朱友让其为养子。高季兴就此变成了朱温的干孙子朱季兴。之后,朱温就开始培养干孙子高季兴。高季兴能力不错,很快成为朱温的亲随牙将,实际上,朱温只比高季兴大六岁,但在五代乱世,这也不算什么。

高季兴武艺不高。毕竟起步太晚,个人能力也不算高,比起当时三大军阀李茂贞,李克用,朱温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仅仅依靠武力高季兴根本无法成事,但高季兴为人练达机敏,从小伺候人让高季兴练就一副火眼金睛。他默默地观察大枭雄朱温日常的所作所为,学习与思考,默默地吸取养分。找寻改变命运的机会。随着朱温的实力与日俱增,朱温就决定篡位登基,但问题是当时皇帝唐昭宗在另一个大军阀岐王李茂贞的手里眼皮底下。于是就在公元年,朱温与李茂贞展开一场抢夺皇帝的决战。

朱温不傻,李茂贞也不彪,二人的都是兵法大家,彼此知根知底。二人打仗谁也赢不了谁。二人就打成交织状态,大流氓朱温就打算撤兵。就在这时候,帐下不显山不露水的朱温大孙子朱季昌(高季兴)突然对朱温道:大王打凤翔(李茂贞老巢)已近一年了,天下群雄都看着您和李茂贞的成败,如今仓促撤兵,不仅功败垂成,也让天下豪杰认为您不如李茂贞。令群雄耻笑。咱们现在是困难,但李茂贞不困难吗,现在他同样也是疲惫之师。咱们不能撤军。

朱温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这个孙子还有独到见解,朱温看着这个乖巧的大孙子不觉来了兴趣,于是就问朱季昌:敌军总是闭门不出,你可有办法破城?朱季昌(高季兴)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只要大王肯让我放手施为,孙儿我定能破城,活禽李茂贞于大王麾下,决战只在旦夕!朱温大喜道:我给你三天时间,三军一切听你安排,取我印信交给我孙儿执掌!朱季昌大声应道:喏!朱季昌立即排兵布阵要与一代名将李茂贞决一雌雄。朱季昌第一次领兵打仗一点也不拖拉。他随即招募一个敢死会说的勇士,许以重利耳语几句。

这个马景的勇士被朱季昌选派到了凤翔城下。单独入城见李茂贞,面对两厢刀斧手,马景颜色不变,从容不迫厉声大喝:岐王(李茂贞),朱温老巢汴梁发生兵变,朱温要跑,前军已经开拔了!李茂贞瞅着眼前的马景,颇为不信。可是无论他怎么试探,马景都能从容应答。李茂贞一想自己朱温围城当缩头乌龟几近一年,就决定趁朱温撤退的时候,袭击朱温大军,李茂贞下令全力追击,一下子掉入了朱季昌的彀中。八十老娘蹦到孩子李茂贞让朱季昌杀的大败,朱温“夺回”了唐昭宗。

朱季昌的能力让朱温刮目相看,对这个干孙子自然少不了赏赐。朱季昌因功晋升检校司空,但最关键一点是,朱温让朱季昌代理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朱季昌经过多年积累,终于走出了创业路上的关键一步。有了自己地盘的此后,有了自己的原始股,朱季昌接着跟随朱温攻破青州,宿州。因功迁任颍州防御史,成为一方主将。朱温一高兴,允许干孙子恢复本姓。此后,朱季昌又变回了高季昌。

老实说,在朱温手下高季兴很难出人头地,毕竟本事也不高,但高季兴能忍,不显山不露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关键还是能忍,朱温在赶走了荆南的赵匡明后,对这块飞来的地盘必须安排一个自己放心的人好好驻守,公元年,高季兴被派到了荆南节度观察留后,公元年朱温称帝建梁(后梁),高季兴正式担任荆南节度使。高季兴能够主政荆南,就说明高季兴治理一方有水平。确实是有两把刷子,荆南地区属于四战之地,所以经济破败,人口稀少。高季兴不知道如何治理,但高季兴却知道放权。让谋士司空熏主政地方,自己并不插手,军事上让倪可福、鲍唐为主帅,这就是高季兴的最大特点,贵有自知之明,凡是绝不自专,经过几年治理。整个荆南无论在军事上,民事上,大幅度提高。由于注意的是,高季兴居然鼓励经商,大幅提高商人地位,这也许和他出身有关,不是农民出身。所以眼界不一样。

高季兴的铁杆,他紧紧抱住朱温这条大腿不放。朱温对这个昔日大孙子也很满意。最终给了高季兴五代节帅的标配——使相。公元年,朱温驾崩,后梁大乱,趁着朱家兄弟内斗之机,高季兴先是出兵占据归州、峡州,襄州。梁末帝朱友贞登基以后。根本顾不上荆南,便打着优容老臣的旗号,在公元年晋封“大侄子”高季昌为渤海王。这就是国家承认了高季兴确实出身渤海高氏,那个神勇冠北齐的高敖曹真的是他的祖宗。

可惜,没过几年,中原又换皇帝了,公元年,唐庄宗李存勖建唐灭梁。高季兴面临政治站队难题。毕竟他是公认的朱温的人,具有商人精明的高季兴没有丝毫犹豫,抛弃后梁,承认后唐为唯一合法政府,为了表示对新主的忠诚,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高季兴,原因是避李存勖爷爷李国昌的讳,但最让人想不到是,高季兴要入朝当面向唐庄宗李存勖新皇表达忠心。可是,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谋士梁震的反对:大王不可入朝!梁唐世仇,大王是梁旧臣,又占据重镇,手握强兵,怎能让唐帝放心?如果亲自入朝,恐怕有去难回!

高季兴还是毅然决然入朝到达洛阳朝见李存勖,唐庄宗很高兴高季兴的到来,加封高季兴为中书令,为了收买人心也好,还是觉得时机未到也好,李存勖让高季兴返回江陵。哪知高季兴刚走不久,李存勖就后悔了,密令襄州节度使刘训中途截留。可惜,李存勖到底还是晚了一步,脱离樊笼的高季兴早有准备,一路上马不停蹄,刘训根本没有机会拦截,只能望尘兴叹。高季兴惊魂未定地返回江陵后,第一时间握着梁震的手道:此次入朝几如羊入虎口,若是当初听公之言,当不至如此!

接着,高季兴决定入朝当面向新皇表达忠心。可是,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谋士梁震的反对:大王不可入朝!梁唐世仇,大王是梁旧臣,又占据重镇,手握强兵,怎能让唐帝放心?如果亲自入朝,恐怕有去难回!此时,高季兴急于表达忠心,哪里听得进去。

高季兴到达洛阳朝见李存勖后,就被任命为徒为虚名的中书令,从地方上调到了中央。李存勖果然有意扣留高季兴。幸好,高季兴很老道,亲自请郭崇韬出面进谏李存勖:陛下刚得到天下,各路诸侯都只是派人进贡,只有高季兴亲自前来,足见忠心。您应该褒奖他以为天下表率。若是将其扣留不放,还怎么让诸侯归心呢?李存勖觉得有理,就命高季兴返回江陵。

哪知高季兴刚走不久,李存勖就后悔了,密令襄州节度使刘训中途截留。可惜,李存勖到底还是晚了一步,脱离樊笼的高季兴早有准备,一路上马不停蹄,刘训根本没有机会拦截,只能望尘兴叹。高季兴惊魂未定地返回江陵后,第一时间握着梁震的手道:此次入朝几如羊入虎口,若是当初听公之言,当不至如此!李存勖得知以后。也是无奈,就再次晋封高季兴为南平王。高氏的国号南平也由此而来。

高季兴在荆南当土皇帝,由于荆南地处要冲,是南北必经之地,高季兴利用这一特点,经常截留各国贡品,而且又为获取赏赐而向诸国称臣,谁都是他“爹”是他主子。只要不侵犯他荆南。一切都好说,就是夹缝中挣扎求存。虽然名声不佳,但是实惠多多,被诸国称为“高赖子。但高季兴管辖之地境内粗安,老百姓在乱世之中还能吃饱饭,应该说相当不易。公元年1月,饱经风雨的高季兴因脚气发作引起病变,凄然辞世,终年七十一岁。高季兴的长子高从诲继位。

高季兴仆从出生身,机缘巧合之下,凭借着过人的眼力和并不高深能力走上了开挂的人生。在荆南之地辛苦经营,在强邻环伺的夹缝中维系了一方霸主地位。总算给子孙留下了一份不菲的家业。后来,随着赵匡胤建立宋朝,赵匡胤加快了一统天下的步伐,公元年,宋军出师湖南。当宋军兵临荆南城下时,南平国主高继冲(高季兴曾孙)直接率领多年生聚的14万多户军民向宋军投降。南平荣幸地成为北宋统一大业中第一个被消灭的地方政权。但高氏一脉始终得到了北宋王朝的优容待遇。也算是高季兴留下的阴德吧。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