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学则无所知
易水醫方
图
曹东义
很多中医从业者对我们说门诊量上不去,诊金不高,甚至一个普通患者
针灸一次就5块钱.....,随着*策对诊所超范围用药的监管力度增大,各类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药物的禁止使用,门诊营业一天下来盈利寥寥数几。
面对这种现象?该怎么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诊量和盈利的问题呢?
我们调研了山东,湖南,河北共家基层诊所单位的患者。得出一个惊人的答案就是,药物。
相比物理疗法例如单一的手法,针灸而言,患者对药物的意识很高。
换言之就是,一根针灸针在患者眼里的商业价格很低,而一包中药却很高。
当然提供给患者能用针灸或其他便捷的省钱的方式治疗好是每一位医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观。
但是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整体性的,我们常见的输液打针还得需要服药。
所以将物理疗法与经方中药结合不有效保障患者的疗效,也有利的避免了医者在经营上遇到的盈利瓶颈。
那么如何学习经方呢?
怎样快速的学习经方,将经方应用于临床上保障患者效果提高营业额呢?
接下来为大家推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乡村中医实用技术》
里的方剂学。相信很快你就能运用得手。
方剂基础
一、组方原则
1.君针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治疗作用的药物,在全方中占主导地位。
2.臣辅助君药加强其治疗作用;针对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3.佐佐助药:配合君药、臣药以加强其治疗作用,或者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佐制药:削减或消除君药、臣药的*性,以防机体的不良反应的药物;反佐药:针对病重邪深,服药后可能格拒,配伍与主药性味相反,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引经药,引诸药到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作用。
二、组方变化
1.药味加减变化在君药、臣药和基本病机不变的原则下,对某成方进行加减化裁,改变其配伍关系,从而改变方剂功效,以更加切合病情。
2.药量加减变化组成方剂药物没有变化,但药量有了变化,可以改变该方的功用和主治病证的主要方面。
3.剂型更换变化方药的组成和药量都相同,但剂型不同,功效也有了变化。
常用方药
桂枝汤
组成: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甘草6g,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啜热粥,温覆以助汗,以微汗为度。
主治:营卫不和,阴阳失调,头痛项强,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缓者。
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9g,防风9g,苍术9g,细辛3g,川芎6g,白芷6g,生地*9g,*芩9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者。
清燥救肺汤
组成:石膏15g,冬桑叶10g,杏仁10g,枇杷叶(刷去毛)10g,人参10g,甘草3g,阿胶(烊化)6g,麦冬6g,胡麻仁(炒研)3g。
用法:水煎服。
主法:温燥伤肺,气阴两虚,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
理中丸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90g。
用法:炼蜜为丸,每服10g,开水送服。若作汤剂,剂量可以酌减。
主治:中焦虚寒,自利呕吐,腹痛不渴,舌淡苔白,或黑苔湿嫩,脉象沉细者。
栀子豉汤
组成:栀子10g,香豉1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身热虚烦不眠,剧则心中懊侬,反复颠倒,或胸中烦热窒塞,按之则心下濡,嘈杂似饥,舌苔微*,寸脉盛者。
保和丸
组成:山楂10g,神曲12g,菜菔子10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连翘10g。
用法:水煎服,亦可作丸剂。
主治: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嗳气吞酸,或呕吐,泄泻,脉滑,舌苔厚腻而*者。
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15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虚气弱,食少便溏,面色萎*,发语声低,四肢无力,脉象细软。
补中益气汤
组成:*芪24g,*参15g,白术10g,甘草6g,陈皮9g,当归10g,升麻6g,柴胡6g。
用法:水煎服。若作蜜丸,剂量宜加大。治子官下垂等脏器下垂,*芪、升麻剂量宜加重。
主治:①身热自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大而虚。②食不知味,懒于言语,四肢倦怠,不耐劳动,动则气喘,脉虚大无力。③便血崩漏,脱肛,子宫脱出,久痢,久疟,小便淋沥失禁或不通,及一切清阳下陷者。
藿香正气散
组成:藿香9g,紫苏9g,白芷9g,桔梗6g,陈皮9g,厚朴12g,大腹皮15g,半夏12g,白术9g,茯苓12g,甘草3g。
用法:作丸剂、散剂、合剂及汤剂均可。
主治:外感风塞,内伤湿滞,恶寒发热,头重痛,胸膈痞闷,呕吐,泄泻。
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15g,*连6g,*芩9g,干姜9g,人参9g,炙甘草3g,大枣9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不运湿,升降失常,心下痞,呕吐下利。
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20g,柱枝15g,白术15g,甘草6g。
主治:中焦阳虚,水饮内停,胸胁支满,目昡者。亦治心悸,气短,吐痰清稀等证。
温胆汤
组成:陈皮10g,半夏12g,茯苓12g,甘草3g,积实6g,竹茹1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①眩晕,呕吐,不眠,心悸,嘈杂,癫痫等病,表现为胸痞痰多,口苦微渴,苔*而腻,防象滑数或弦数者。②湿热证,邪留三焦气分,气化失司,证见寒热起伏,胸院痞闷,腹胀,小便*赤短数,苔*而腻者。
四逆散
组成:柴胡12g,积实12g,芍药12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胆气郁,横逆犯胃,胸胁满痛,心下痞塞,或院腹痛,或泻痢下重者。
越鞠丸
组成:香附、川芎、山栀仁、苍术、神曲各等分。
用法:水泛为丸,每次服5g,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
主治:气、血、火、食、痰、湿诸郁,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等。
四物汤
组成:熟地*20g,当归12g,白芍24g,川芎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营血虛弱,妇女经水不调,脐腹作痛,崩中漏下等证。
血府逐瘀汤
组成:牛膝12g,桃仁9g,红花9g,当归12g,川芎6g,赤芍9g,生地12g,枳売9g,柴胡9g,桔梗6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淤血内阻,头痛,胸痛,心前区憨闷,失眠多梦,心悸征忡,急躁易怒,胁肋疼痛,妇女月经不调,及血灌瞳神,暴盲,血瘀日久者。
通遥散
组成:柴胡9g,当归9g,白芍30g,白术9g,茯苓15g,干草6g。
用法:加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服。
主治:肝牌郁结,头晕目眩,乳胀胁痛,寒热往来,食少神疲,月经不调,脉象弦大而虚者。
一贯煎
组成:沙参、麦冬、当归各9g,地*18g,构杞9g,川楝子6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胸胁疼痛,胸腹胀,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镇肝息风汤
组成:怀牛膝30g,生赭石(轧细)15g,生龙骨(捣碎)15g,生牡蛎15g,龟板15g,生白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棟子(捣碎)6g,菌陈15g,生麦芽6g,甘草4g。
用法:水煎服。
主治:中风,其脉弦长有力,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痛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头晕如醉,甚至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15g,*芩12g,半夏9g,人参9g,甘草3g,生姜9g,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主治:邪踞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胀痛,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眼花,脉弦者。
升降散
组成:白僵蚕(酒炒)6g,蝉蜕3g,广姜*(去皮)9g,生大*12g。
用法:共细末,病轻者分4次服,用*酒一盅,蜂蜜15g,调匀冷服,中病
即止。病重者,分3次服,*酒盅半,蜜24g,调匀冷服。最重者,分2次服,
*酒二盅,蜜30g,调匀冷服。炼蜜名太极丸,服法同前。
主治: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
乌梅丸
组成:乌梅60g,细辛98,川椒12g,干姜36g,附子18g,肉桂6g,*连12g,*柏18g,当归12g,人参18g。
用法:研末,水泛为丸,每服6g。亦可作汤剂,剂量适当调整。
主治:蛔厥。
独活寄生汤
组成:独活15g,防风9g,细辛6g,秦艽10g,桑寄生24g,杜仲15g,牛膝15g,桂心9g,当归9g,川芎9g,芍药30g,干地*18g,人参、茯苓各12g,甘草1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肾两虚,风寒湿邪袭为患,腰滕重病,腿足无力,畏寒喜热,苔白脉迟者。
滚痰丸
组成:大*12g,*芩12g,礞石(加火硝煅)15g,沉香3g。
用法:水泛为丸,每次服10g,开水送服。
主治:实热老痰,发为癫狂,惊悸,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院痞闷,眩晕痰多,大便秘结,舌苔*厚而腻,脉滑数有力者。
补心丹
组成:人参9g,玄参12g,丹参15g,白茯苓12g,五味子、远志、桔梗、天冬、麦冬各9g,当归21g,柏子仁、枣仁、生地各30g。
用法: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次服9-15g。
主治:阴虚血少,心悸失眠,健忘,梦遗,不耐思考,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
*连阿胶汤
组成:*连6g,*芩12g,白芍15g,阿胶12g,鸡子*1枚。
用法:前三味用水煎,汤成,去滓,内阿胶烊化,再将鸡子*加人,搅匀服。
主治: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心中烦,不得卧者。
灸甘草汤
组成:炙甘草15g,人参9g,地*30g,阿胶12g,麻仁15g,麦冬9g,桂枝9g,大枣12g,生姜9g。
用法:加酒适量,水煎服。
主治:心阴心阳俱虚,脉结代,心动悸。
生脉散
组成:人参15g,麦冬(去心)9g,五味子6g。
用法:水煎服。
主治:①热病后期,气阴两虚,心悸气短,动则尤甚,神倦眩晕,心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者。②暑天汗出过多,气耗津伤,四肢倦怠,气短懒言,眩晕少神,口干作渴,脉象虚数。③久咳肺虚,咳呛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者。
肾气丸
组成:干地*g,山药g,山茱萸g,泽泻90g,茯苓90g,丹皮90g,桂枝30g,炮附子30g。
用法:为末,炼蜜为小丸,每次服9g,每日1~2次,开水或淡盐汤送下。若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主治:肾阳不足所致的腰酸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脉虚弱。亦治痰饮、脚气、消渴等证。
八正散
组成:瞿麦、萹蓄、滑石、木通、车前子、甘草梢、栀子、大*(面裹煨)各等分。
用法:为末,每服6-10g。清水一盅,加灯心煎服。
主治:湿热下注,热结下焦,小腹急满,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淋沥不畅或癃闭不通,咽干口燥,脉实而数者。
提示:请根据患者体质辩证治疗
下面的案例可能对你有用
病症的治疗案例
痛经治疗思路及处方
门诊实用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心绞痛、抽搐
点击易水醫方菜单栏更多课等你来学
出品
易水醫方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馆共同体联盟
易·水·醫·方
长按识别